从“起跑”到“领跑”,他们用了十个月 ——河钢石钢轧钢厂党委小棒线提升小规格棒材轧制尺寸精度工作记事
从“起跑”到“领跑”,他们用了十个月 ——河钢石钢轧钢厂党委小棒线提升小规格棒材轧制尺寸精度工作记事
9月2日至5日,河钢石钢轧钢厂党委小棒线余吨,产品的尺寸不圆度达到0.2以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今这批产品陆续送抵下游客户,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9月份以来,河钢石钢轧钢厂党委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发扬“创最佳的业绩、做最好的自己”主题先锋赛精神,小棒线保持小规格材高尺寸精度长周期生产已成常态,轧机四个班均具备8小时以上的稳定生产能力。这意味着对KOCKS轧机操作“0”基础的轧钢人在十个月内突破小规格棒材尺寸精度的制约瓶颈,在KOCKS轧制技术上实现了从“起跑”到“领跑”的飞跃。
新区的小棒线架轧机组成,最核心的设备就是首次增上的由4架KOCKS三辊减定径轧机组成的轧制机组,按照设计要求,这个KOCKS轧制机组能够实现对产品轧制尺寸的自动控制。此前在老区,轧钢厂没有KOCKS轧机生产经验,即便是今天,在国内能够熟练掌握此种设备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轧钢人是如何在十个月内从“0”起步到连续高尺寸精度生产小规格棒材的呢?9月14日,笔者带着好奇走进轧钢厂小棒线,走近KOCKS轧机。
此时的小棒线mm规格的棒材,现场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这批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平直度均优于技术协议规定的要求。“在小棒线投产之初,像今天这种中等规格棒材的生产相对比较顺利,但生产Φ18mm以下小规格棒材时,棒材尺寸精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提升小规格材尺寸精度”的项目负责人周玉朋说,用KOCKS轧机生产Φ13mm至Φ17mm的小规格棒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都不多,即便有的企业有些成熟的技术,多数也被当作核心机密概不外传。轧钢厂全体干部职工首先要统一思想———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要想提升只能靠自己。
“新区一流的设备就得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我们要尽快‘啃’下这块硬骨头!”轧钢人锚定了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KOCKS轧机的调试过程中,受疫情影响,外方专家不能悉数到位,他们就采用“主动请缨”和“点兵点将”相结合的方式,抽调意志坚定的生产技术骨干组建团队,向既定目标发起“总攻”。
张彦传是轧钢厂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新区小棒线还在建设阶段,轧钢厂就克服疫情影响和“双线作战”人员紧张等诸多困难,选派了5名有轧制经验的生产技术骨干到南方某特钢生产企业“求取真经”,张彦传就是外出学习团队的五人之一。
“对于KOCKS轧机,我们五个人都是技术‘小白’,我们特别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恨不得就长在兄弟单位的产线上。”张彦传说,他们深知,这是在新区小棒线投产前他们与KOCKS轧机为数不多的“亲近”的机会,时间紧、任务重,要学的和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经验宝贵,学成归来的五人团队将其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学以致用,大家针对KOCKS轧机调试初期棒材断面不圆、呈三角形、有“耳子”,以及棒材通根尺寸不一致等问题逐一研究解决方案。以五人团队为星星之火,在整个攻关团队呈燎原之势,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调试生产方案优中选优,重点关键参数精益求精,反反复复的过程,让攻关团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一次又一次的调试和改进后,在一遍又一遍的优化和固化中,小棒线以内,在实现设计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业内先进水平;高精度稳定周期从50分钟提升到1个小时,再到5个小时,再到现在的8个小时……
就这样,轧钢人在“外援”不足和经验欠缺的困境中顽强崛起,以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小棒线高质量连续稳定生产。
7月底,外方工艺专家终于来到小棒线生产现场,进一步加快了小棒线质量提升工作的脚步。“外方专家的到来,让我们豁然开朗,以前我们对KOCKS轧机的理解多是点状的,外方专家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就像是提供了一根丝线,将我们的知识积累串了起来。”周玉朋说,轧钢人快速消化吸收专家的经验,再带到现场进行验证,遇到“疑难杂症”,他们就天明不过宿地去请教,让专家给他们“开小灶儿”。
目标明确,学习进步就快,再给点儿压力,效果就更明显。在小棒线纳入公司正常生产序列后,轧钢厂又适时地针对小规格棒材生产制定了特殊的激励政策,对生产和质量完成好的予以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予以考核,奖罚政策公开透明,一个班下来,职工们自己就可以依据公式算出奖罚金额,十分明了;所有奖罚在当月绩效工资里直接体现,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激励到位,就能有效转化为工作推动力。这不,还没到上班时间,丙班轧机班长安猛就早早地来到生产现场,跟在达产达效帮扶团队成员贾利军身边问个不停。安猛是个“90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勤学好问,进步很快,在前不久轧钢厂三班制变四班制时,他从一群年轻人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轧机班长。安猛带领的轧机丙班职工在8月底就率先实现了连续8小时高精度轧制Φ16mm棒材的目标,受到了厂部的重奖。9月初,在新一轮“PK”中,丙班和甲班又双双创造出360吨Φ13mm棒材的单班高精度轧制新纪录。
“公司提出,高质量必须高效益。我们正在思考小规格棒材如何在8小时连续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再向16小时进军,真正做到降本与提质兼顾。”此时,在小棒线mm棒材欢快地蹿出轧机、蹦上冷床……看着眼前流畅的生产线,思索着下一步如何深度降本,周玉朋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漾起了自信的笑容。(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