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8日,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安青松出席论坛并致辞。
安青松在致辞时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深入实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关键时期,2023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围绕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展开交流研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发展中国特色期货市场,促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普惠性、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无疑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保障初级产品的供给,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一刻不放松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推进人口规模巨大、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我国具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体系,但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现代金融体系的保障和支持。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环节。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在服务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种结构、市场功能、服务模式和监管体系,用实践走出了一条既立足国情市情又借鉴全球有益经验的发展道路,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一是品种结构齐全,与我国完整产业体系相得益彰。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21个品种,其中,期货品种已经覆盖农业、工业产业的初级、中间、终端产品,形成以铜为代表的有色产业、以铁矿石螺纹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油脂油料生猪为代表的压榨养殖产业、以原油燃料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等多条产业链供应链,基本涵盖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依托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上市了以PTA、燃料油、塑料等品种为代表的重要产业链上的中间产品;基于我国农业国情,上市了红枣、苹果、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品种。此外,44个场内期权品种,在所有品种中占比36.4%,涉及农产品、能化、金属、新能源、金融等多个品种板块,对于丰富企业套期保值工具,强化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期货品种越齐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对原材料成本冲击的能力就越强,产业链稳定和韧性越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就越牢固。同时,期货“价格网”越健全,价格信号引导农业种植、调节工业生产的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大宗商品价格基准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二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体系更相匹配。2022年全年,期货市场总成交量67.7亿手,成交额534.9万亿元,五年间分别增长了123%和154%。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期货市场前列。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中分别位居第8、第9、第12和第25位。在农产品、金属和能源三类品种全球成交量排名中,国内期货期权品种在全球前20强中分别占16席、14席和5席。
同时,场外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有效延伸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截至2022年底,三家商品交易所场外平台参与主体合计已超过2400家,为产业机构和交易商提供报价和交易平台。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商品类场外业务。2022年,风险管理公司衍生品交易业务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年末持仓名义本金规模约3200亿元,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1倍和4倍。迅速成长的场内外市场规模正在逐渐适应我国全球贸易大国体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为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跨境资源配置,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形成中国特色服务实体经济业务模式,促进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期货市场具有天然的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跨虚实属性和特点。多年来,期货市场已经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业务模式:创立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构建农业补贴、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将农产品市场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推进期现融合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通过设立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创新开展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含权贸易、场外衍生品等风险管理业务,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业务模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有效促进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向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延伸、传导、反馈,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期货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保障期货市场平稳运行。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实际,以行政监管为主导,期货交易所实施穿透式监管,期货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和延伸监管,期货监控中心建立交易报告库,健全一户一码监管、保证金独立监控、展业合规监测的中国特色制度体系,形成“五位一体”的监管格局,各方紧密联动、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在市场风险的预警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查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为期货市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其他金融行业不同,期货行业服务半径具有跨产业、跨市场、跨区域、跨虚实的特点,期货经营机构作为连通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核心中介,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更全面、渗透更深入、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并在期货与衍生品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色。期货公司通过提升中介能力、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发挥好深入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触角作用,促使期货价格的国际性、前瞻性、传导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用标准化市场服务好非标准化市场、用虚拟经济服务好实体经济、用风险管理服务好经济安全与发展,成为增强我国金融体系普惠性的重要抓手。
首先,期货公司要扩大“期货+基差”定价模式使用场景,推动期货价格在多个产业链上发挥价格基准作用,畅通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其次,加大基差贸易、含权贸易、场外衍生品等服务力度,增加客户粘性,保障商品在上下游正常生产与流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以养殖产业链为例,2022年以来,全球豆类及油脂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大豆、豆油、豆粕价格走强,生猪养殖企业饲料成本大幅上涨,国内生猪养殖企业面临巨大经营风险,全行业陷入深度亏损境地。期货公司配合养殖企业诉求,通过提供“期货+订单”“含权贸易”等服务,帮助养殖企业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在协会评选的示范案例中,华泰期货针对湖南株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一方面,原料端用牛市价差、熊市价差、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等策略,管理原材料采购与库存风险,实现豆粕2500吨、菜粕2000吨原料成本风险控制;同时,利用生猪期货管理生猪销售价格,并通过期货交割扩宽销售渠道,实现了从饲料生产到生猪养殖、销售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保障生猪供应稳定,弱化了“猪周期”影响,有效提升了生猪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是整个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期货市场在服务初级产品保供稳价上具有天然基因。一是通过期货价格信号引导农业种植,调节工业生产,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粮食、能源等生产保障能力。二是通过风险管理,可以稳定企业经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上下游黏性,保障产业链稳定性。三是利用期货市场国际化属性,提升企业利用国际国内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四是通过提升期货价格定价影响力,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当利益,提高关键战略资源掌控能力。实践证明,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2020-2022疫情等特殊时期,期货市场在大豆、原油、有色等初级产品保供稳价上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在协会评选的示范案例中,疫情期间,期货公司在服务国家粮食储备工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实行滚动储备、动态管理,承储企业每年须按一定的储备粮食规模进行轮换。由于项目周期长,市场风险大,承储企业面临合同违约或招标流标等风险,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期货公司利用专业优势,结合粮食收购、销售的季产年销特性,采用“轮储+基差”服务模式,将价格波动转换为基差波动进行风险管理,在帮助企业高质保量完成轮储任务的同时,又赚取了基差波动的合理收益,实现了双赢,凸显了期货公司在运用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以中粮期货为例,2021-2022年助力民营企业完成玉米轮储5.9万吨,有效服务了玉米保供稳价和粮食安全。
对于微观市场主体来说,期货和衍生品工具不是投机盈利的工具,而是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有效手段和保障。如果企业不具备直接参与市场的专业能力或客观条件,就需要专业风险管理服务商,为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定价、转移和再配置,代替企业入场交易。
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发挥的就是专业风险管理服务商的作用。2013年以来,风险管理公司从现货业务起步,通过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衍生品交易等业务,帮助企业管理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库存管理等过程中的价格风险,同时进入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实现“风险进场而企业不进场”,最终帮助产业企业锁定成本、稳定利润,保障日常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2022年风险管理公司现货购销额为4,827.6亿元,约为2013年的48倍。同时,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议价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差等经营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21年至今,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通过期现业务累计服务实体企业8.3万家次,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68.1%。
在协会评选的示范案例中,新湖期货服务温州白银中小微企业取得良好效果。针对温州多家白银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新湖期货子公司新湖瑞丰通过交易所场外平台采购白银现货,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冲风险后,通过基差贸易拆散零售给下游用银的中小微企业,为企业规避了原材料采购风险,建立了常备库存,保障了原料供应,提高了生产稳定性。2021年,新湖瑞丰共服务80多家中小微用银企业,开展白银基差贸易接近60吨,贸易额超2.8亿元,累计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约100多万元。
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为农业现代化服务,是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发展的突出特征。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农业能不能振兴,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传统农业是“看天吃饭”,现代农业看市场经营,更有人把现代化农业总结为“农场主+期货”,虽然有片面性,但也反映了期货在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期货下乡”服务三农是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方面,今年协会走访了新疆麦盖提、云南怒江、陕西延长、甘肃礼县等地,实践中看,期货市场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上发挥三个方面积极作用:
一是通过发现价格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价格信号,引导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促进农产品产业形成,平滑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二是通过市场机制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保险+期货”“订单+期货”帮助农民把市场产生的风险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化解,解除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形成稳产增收的生产激励机制。三是通过期货标准化体系促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助力实现“稳链强链补链延链”,运用期货交割机制打造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辐射中心,促进农产品区域经济特色发展。
以新疆麦盖提县的红枣、棉花产业为例,麦盖提历史上种过桑树、杏树,后来改种红枣,拿到沧州、上海等批发市场去卖,由于卖不出价格损害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一直制约着品种产业的形成。2019年红枣期货上市,红枣市场化、标准化程度提升,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价格标准,这迅速催生了麦盖提红枣产业的规模化并形成深加工的产业链,2021年麦盖提县红枣产量质量都发生了“跃进式”提升。
2022年红枣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麦盖提县通过“保险+期货”工具全覆盖有效降低了生产风险,农户每亩获得314.5元赔偿。2022年红枣期货交割库获批设立,强化了标准分级理。